1.逆光:可能是攝影愛好者最喜歡的光線之一,鑒于其擁有十分獨特并且耀眼的光感氣氛,是日落日出場景中的常見光線條件。光線呈放射狀發散,變化十分快;拍攝畫面里的不同區域光比十分大;景物還算有立體感。鑒于光線變化速度快的情況,注意提前選擇好拍攝點。很多時候都會需要到包圍曝光合成,有些光比沒那么大的情況例如雪景,那么動態范圍好的機子可以一張涵蓋整個場景的光比。如果想要拍攝太陽星芒,必須把廣角光圈調整到 f16-22,不同鏡頭在這個光圈范圍內都有不同的星芒效果。眾所周知不少廣角鏡頭在 f22 的星芒效果最好,不過有時候根據實際情況不同,f16 的星芒也會呈現不錯,或者說是不大一樣的效果。
2.側光:側光下景物的立體感最強,通常是日出后和日落前的常見光線條件:光源在拍攝畫面外,在畫面外的左邊或者右邊。有時候光源在一定高度,并且有云情況下會產生一種斑駁光的效果(景物一塊塊局部區域被光線照亮)注意光線對所想要拍攝景物的元素影響,注意光線是否能照亮拍攝畫面中的主體元素,使主體元素具有立體感。所以預先找好拍攝點也是同樣重要,這樣能讓你有足夠時間去對光線變化反應。
3.暮光或晨光:分別指在太陽完全落下后和太陽升起前的一個小時左右或者一個小時內,大氣顆粒仍能折射出光線,非常接近或者正是產生藍色時調的時候。這個時候光線非常柔和,能呈現靜謐的氣氛,景物通常會呈現藍和紫色調。在這種光線情況下,非常適合拍月亮或者地面上具有紋理的東西,尤其拍攝具有不同顏色的地貌,顏色和紋理在這個時候會比較分明。
4.漫射光:通常產生在陰天烏云密布的情況下,云層就像一個巨大的柔光層,把太陽光線滲透到整個場景,偶爾有局部較為明亮的區域。要確立好拍攝景物題材和想表達的氣氛感覺,這種光線條件只適合于某些特定主題,例如風暴,或者表現陰暗冷峻的氣氛。偶爾局部較為明亮的區域也可以增添畫面些許亮點。
5.日光:藍天白云時的光線,光線較硬和刺眼。大白天的光線雖硬,但是懂得運用也能創造比較好的效果,例如利用局部云朵的遮掩所產生的陰影。而在一些獨特峽谷中,大白天的光線更是唯一最佳拍攝時機,某些峽谷的巖壁能具有非常好的反射光。
6.月光:當月亮的盈虧達到半顆以上明亮的時候,就能達到對地景足夠的照明效果,也就是每個月從農歷初七開始一直到二十二。相對日光而言,月光對地景的補光更加柔和,自然,是夜景拍攝最天然的補光燈。在夜景拍攝的時候,可以利用月光創造出一些奇幻的效果。
7.污光:污光是啥?那是一種很污的光,對,沒錯,我說的就是光污染。這種光是由人類活動產生的光,比如城市的燈光,甚至飛機劃過夜空的光軌,沒錯,雖說這種光通常是星空攝影者的噩夢,是一種有害光,但合理的利用卻能夠變廢為寶!在夜景拍攝的時候,可以利用遠方的光污染給原本畫面單調的冷色注入暖色,制造畫面的冷暖對比和戲劇性。但通常污光的亮度相比漆黑的地景高很多,可以用曝光合成的方式去平衡光比。
|